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3-11-24    浏览次数:

11月12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广州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主办、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承办,来自全国教育理论期刊编辑部、高校,以及广州市市内教育研究机构近200多位专家学者,相聚羊城,共赴学术盛宴。

主会场开幕式致辞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邓友超主持。

广州大学副校长吴开俊对各位学界同仁的到来表示感谢,广州大学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近年来广州大学教育学学科实力不断提升。本次年会,教育理论刊物工作者济济一堂,齐聚广州大学,共同探讨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根基问题。以此为契机,广州大学将充分吸收、学习与会专家学者在教育强国理论方面的真知灼见,进一步深化关于教育强国理论建设的整体认识。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政涛对教育理论刊物的发展提出了四种意识。一是贡献意识,表现为学科贡献、理论贡献、知识贡献和育人贡献。二是前沿意识,涉及政策前沿、理论前沿和实践前沿。三是反思意识,如刊物对政治方向的把握,刊物对政策、理论、实践的改进和推动,刊物在育人方面的发展。四是合作意识,尤其是国际合作。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理事长高宝立提到,深化教育强国建设理论研究,教育理论期刊承担着重要使命,要用高质量教育科研成果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第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丰富要义。第二,不断提高思想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第三,具备开放思维,既要立足教育,又要面向全局;既要立足当代,又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具备中国立场,又要具有国际视野。第四,重视教育研究的综合性,加强多方协同。

会议上半场由《教育研究》主编张彩云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周光礼教授在题为《习近平总书记论教育强国建设》的报告中,谈到作为手段和目的的教育强国,分析了建设教育强国有助于服务“两个大局”,支撑“两个中心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他同时也提到建设教育强国的中国逻辑、战略目标、战略支撑、动力机制和依靠力量。

主会场上半场发言人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校长许建领在题为《职普融通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价值实现》的报告中,谈到职普融通的价值旨归。职普融通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如传统观念的制约、职教学生的上升通道不够顺畅、本科层次职普教育难融通、职普融通培养学生机制的不完善。职普融通在实施中,需要重塑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以新职教法保障职普融通扎根当地、以完善制度牵引职普融通“双向奔赴”、以高位统筹促进职普融通上下协同、以提升质量坐实职业教育同等地位。

广州大学刘晖教授在题为《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地方政府何为?》的报告中,分析强国与强省之间的关系,从地方政府的视角揭示省市级政府在推动高等教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高等教育强国指数来看,地方政府在地方高等教育经费上持续加大投入、地方院校在专利授权上逐渐优于中央部属院校。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地方政府应做到:立足资源禀赋,发展地方特色优势学科;加大立法支持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推进“放管服”改革。

会议下半场由广州大学马凤岐教授主持。

《中国教育学刊》编委、编辑部主任张彦春在题为《学术期刊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理论担当》的报告中,从推动学术研究、传播思想文化、引领学术规范和承担社会责任四个方面论述了学术期刊的理论担当;分析了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学术期刊的发展趋势;谈到学术期刊应该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学术理论期刊。

主会场下半场发言人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执行主编鲍东明在题为《加强一带一路教育研究 积极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报告中,提到“一带一路”是教育交流合作之路,更是中国教育走出去之路。“一带一路”教育研究开拓了比较教育研究的新领域,拓展了比较教育学科的研究视域和知识范畴;“一带一路”教育研究也开创了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的新范式,由单纯重视“学习借鉴”研究范式开始重视“合作发展”研究范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杨九诠在题为《作为一流学科建设“供给侧”的学术期刊》的报告中,分析了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与一流学科建设之间的供给关系。学术期刊作为一流学科建设“供给侧”,是对学术期刊全面、深度参与一流学科建设主体性与使命感的召唤;对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来说,强调“供给侧”,乃是对学术期刊全面、深度参中国特色学术体系、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建构的自觉性、主体性和使命感的召唤。

在下午的5个分论坛中,不同期刊编辑彼此交流了自己对于学术刊物及发表论文的看法,与会人员也积极投入到讨论中。

第一分论坛由广州大学蔡辰梅教授主持,《教育理论与实践》副主编卢红、《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郭丹丹参加与谈。卢红副主编指出学者写文章首先要自己、同行、编辑看得懂,同时要让非同行和读者看得懂,达到这样的标准,就是好的文章。建议学者们“顶天立地”,既要有高度的、深层次的理论,也要学会用通俗易懂的、具体化的语言去阐释学术的理论。学者要以编者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文章。

第一分论坛现场

郭丹丹主任以“三审制”与同行评议的融合与冲突为例,通过分享审稿流程以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大家共同探讨在建设教育强国、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如何加强学术期刊质量建设,处理好其与国际学术规则的关系这一过程;也为更好地认识和担当起学术共同体的责任提出建议。在交流讨论环节,也根据会场问题对上述内容做了具体介绍。

第二分论坛由广州大学苏启敏教授主持,《教育研究与实验》常务副主编王学、《教育发展研究》编辑部主任林岚参加与谈。

第二分论坛现场

林岚主任从创刊历史和办刊定位两个方面对《教育发展研究》进行介绍,指出《教育发展研究》自1999年更名以来,便确立了期刊的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和政策导向,致力于发现和解决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同时提到,杂志是强烈的实践关怀和深刻的理论品性有机结合的研究成果,要求研究者立足理论、实践和政策三者的交汇点做文章。在回答会场的问题时,也进行了回应,在提升期刊稿源质量的同时,也接纳博硕士、年轻学者的优质文章。

王学副主编以编辑眼中的好文章为主题,指出写作常见的误区及注意事项,强调规范的论文写作包括价值强度(选题)、质与本质、内部特征与运行机理(发生学)、方法论、教育学知识。同时以《岳阳楼记》为例讲解了实证研究论文的写作方式:研究的缘起、文献综述、研究的问题、自己的主张、问题延伸。最后以参考文献的重要性排序作为总结,点出如何写好编辑眼中的好文章。《教师教育学报》主编陈时见对两位与谈人的分享做出了呼应,对期刊栏目方向、研究发表、收录情况等进行了介绍,重点谈到每期录用硕士投稿的初衷。

第三分论坛由广州大学赵南教授主持,《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主编叶赋桂和《教育科学》主编、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杜岩岩参加与谈。

第三分论坛现场

杜岩岩主编提到《教育科学》创刊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教育学杂志之一,其中教育理论研究、课程与教学、基础教育是期刊的常设栏目。期刊长期坚持甄选和刊发高水平教育研究成果的传统,担负教育理论期刊的社会责任。坚守刊物的理论品性,重视刊发反映教育学研究新进展的原创性研究和教育学跨学科、交叉学科领域的新成果。广大青年学者应该具有五个意识:政治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研究意识、规范意识。

叶赋桂主编提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创刊于1980年,属于综合类教育学术期刊,主要内容是教育思想与理论、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财政与经济、教育政策与管理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是与学术青年一起成长和发展的,特别欢迎青年学者和研究生投稿。学术研究最重要的是选题,要写有生命力的文章。此外,叶主编还提到研究方法的问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较早提倡和推动实证研究,今天中国教育学者在方法上已经相当成熟,重要的是如何做出知识贡献和理论贡献。在自由提问环节中,两位主编都提到八十年代以来,要求教育研究走向科学化,方法的丰富发展以后,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进行概念化、理论化发展。

第四分论坛由广州大学谢爱磊教授主持,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副理事长王毓珣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李春萍参加与谈。

第四分论坛现场

王毓珣副理事长在发言时提到,“杂家加专家”的身份促成了自己丰富生动的教育实践。他建议年轻的老师和同学们,要勤奋努力,拥有“四商”——志商、智商、情商和毅商。李春萍副主编在回应时讲到“熬时间”,各行各业成为专家,都有“熬”这个过程。随后在场的编辑与学者面对面,展开了充分的对话。在谈到写作时,有人提到只有把理论框架作为研究的根,研究才能经得起检验。就方法和问题的关系而言,方法没有绝对的好坏,方法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在问题和主题之间,如果研究话题是老的,那么一定要在方法上有所创新。最后张彦春主任对于本场讨论进行了精彩总结。

第五分论坛由广州大学汤晓蒙教授主持,《高等教育研究》副主编、编审曾伟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报》编辑部主任李涛参加与谈。

曾伟副主编简要回顾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办刊历史,强调期刊建设要专业化、学术化、理论化,同时使命感、责任感和时代感也是不可或缺的。最后,他也提出选题要有现实性,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立场观点,采用恰当的研究方法,辅以充分的材料,用学术的方式回答时代的问题。

第五分论坛现场

李涛主任就“教育的审稿用稿与办刊宗旨”做了详细讲解。首先,介绍期刊的基本情况、审稿流程以及用稿情况。其次,谈到期刊对于来稿的期待,如明确的问题意识、研究要具备学术脉络、有可靠的文献基础、有层层深入的分析过程、注重研究方法、养成平和中正的文风。

会议闭幕式由广州大学科学研究院书记、副院长兼期刊中心主任李雁主持。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理事长高宝立宣布会议进入闭幕式环节。王毓珣副理事长作为2023年年会轮值主席做会议总结。他认为,今天的与会专家学者都在探寻和思考共同的问题:期刊如何加强教育强国建设研究。教育强国是人的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的基石。从学前教育、家庭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都需要提供全方位变革。另外,教育理论刊物必须为教育强国研究搭建学术平台,教育理论刊物人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完成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教育理论刊物人需要承担“义务、责任与使命”,为建成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

闭幕式总结发言

最后,王毓珣副理事长代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对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为举办本次大会所做的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并确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的召开地点为福建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1

上一条:行知论坛 | 华中师范大学申国昌教授为我院师生做学术讲座


下一条: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研究分会2023年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