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特聘教授檀传宝莅临我院做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23-04-04    浏览次数:

undefined

2023年3月26日上午9:30,应我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教授,在文逸楼309学术报告厅为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如何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虽是周末,但座无虚席,除了本院师生,来自一线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也慕名而来。讲座由我院院长马凤岐教授主持。

undefined

马凤岐教授对檀传宝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对檀教授进行了介绍。檀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特聘教授、教育学部学术委员会主席。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原理事长(2013-2022)。出版《德育美学观》《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引论》等重要著作,发表学术论文逾200篇。主编的《我的家在中国》《你不全知道的劳动世界》等广受青少年青睐。

讲座伊始,檀教授从日常生活中“劳动节过节不劳动”的现象出发,提出现代社会忽视劳动教育的价值观,存在“只劳动无教育”的问题。并围绕此问题进行思考和阅读,惊喜的发现黄济先生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曾深入思考:“生产劳动中的思想教育不是自发产生的。……劳动如果没有与之相伴随的教育,就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教育作用,甚至可能会成为一种单纯消耗体力的过程。”“在劳动教育中,应当首先进行生产技术教育,而且是与大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技术教育,这才符合马克思有关教劳结合的思想。”檀教授从黄济先生的这两段话中得到启发,提出劳动教育是一种复合性的教育概念,是从一般教育到真实劳动世界的中介环节,并由此展开论述。

随后,檀教授论述了劳动教育的“中介地位”,指出劳动教育是处于德智体美这些基础素养和实际劳动过程之间的“第二层次”,且劳动教育天然含有德智体美素养,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这些基础部分和对劳动的热情态度、具体技术方法、体能、美学素养等操作部分。

undefined

进而从“教育”性的广义和狭义方面论述了劳动教育的“教育”性。檀教授指出,从广义的“教育”性来看,包含体育、美育和智育。从狭义的“教育”性来看,指的是劳动教育的德育性,以“劳动教育何以‘光荣’?”为题,分别从哲学的、经济学的、教育学的角度进行阐述,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何为劳动教育的“教育”性。

最后,檀教授阐述了劳动教育的“教育性”,即强调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檀教授指出,在课程建设方面,要遵守价值性原则、审美性原则和建构性原则,通过专门课程、生活教育和社会改造实施劳动教育。另外,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段特征,避免小学种树、中学种树、大学种树这种无意义的劳动教育。并引导大家思考大学和职业教育如何开展劳动教育,提出劳动教育的专业学习要与社会责任感有机连接,注意劳动教育深度和复杂性的引入,避免重复简单机械的无意义劳动。

檀教授汇报结束后,播放了在《教育研究》视频号的学术视频,介绍了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期刊上发表的三篇关于劳动教育的论文。而这三篇文章也恰好串联了本次的讲座主题,视频播放结束后,檀教授围绕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与在场师生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向参与互动环节的研究生和一线教育工作者赠送了自己的专著《先生之德风》,在场师生在这场讲座中收获颇丰。

undefined

活动尾声,马凤岐教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将学院定制的书签纪念品赠予檀教授,并合影留念。最后,马院长再次对檀教授莅临我院开展学术讲座表示由衷的感谢,此次讲座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具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undefined

上一条:砥砺学术,共同成长——第4期“行知论坛”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下一条: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吴照东副局长应邀为我院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博士生作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