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系列列报道之⼆
大会主题报告(三)、(四)撷英
2017 年 9 月 23 日下午 2 点,第十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市三 寓宾馆继续进。围绕“核心素养与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主题,共有七位学者做了主题发言。


下午主题报告三由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主持,他简要介绍了了研讨主旨,并介绍各位报告的学者。


深圳大学李臣之教授做题为《本校课程建构》的报告,他针对如何构建能让学生享受获得感的视⻆角,提出本校课程,从学习时间、学校课程和学习空间,先整再合,进行课程校本转化和重构的本校课程。


辽宁师范大学朱宁波教授《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探析——以“传统节⽇文化”校本课程为例例》 的报告,以大连第十四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历程为线索,展示了基于核心素养理念 如何设计与建构校本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胡定荣教授在《区域学校中层课程领导力提升A-B-U-S 协同模式——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的报告中总结了了学校中层干部课程领导力的缺乏的“三多三少”,有针对性的 提出大学、教委、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协同的培训模式。

稍事休息后,由深圳⼤大学李李⾂臣之教授主持主题报告四。

上海师范大学丁念金教授做了题为《优化课程实施文化生态的素质文化⽅略》的报告。他指出,课程实施文化⽣生态优化的关键在于素质文化,应从价值观引导、学习潜能评估、教学策略等⽅面构建素质文化。

东北师范⼤大学吕立杰教授《校长的课程实践知识:构建、测量与培养》的报告指出课程政策知识、课程理理论知识和领导知识是校⻓长课程实践知识的构成要素,运⽤用情境判断测量可以有 效评价校⻓长课程实践知识。

西南大学罗全⽣教研员《胜任力初探:混合设计的理理路路与基本理理论关系》,通过对教研员的行为事件⼤量访谈,得出教研员胜任力由专业知识、程建设、教学发展、科学研究、组织领导和专业品质六维度构成。

吉林大学李洪修教授《教师课程权利利的运行过程探析》的报告,剖析了教师课程权力运行过程,指出教师权力制度化,建立约束监督机制,最终保证教师权利利的落实。

随后的互动提问环节,不少与会代表分享了他们对核⼼素养的见解,与各位主讲人进行了深入、有趣的互动,引起了了在场参会者的积极思考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