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进行时(一)第十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7-09-30    浏览次数:

第十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隆重开幕

2017 9 23 日上午,第十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三寓宾馆重开幕,本次会议由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学术委员会、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广州大学 教育学院承办。大会围绕核心素养与中小学课程教学变革展开研讨。

 

开幕式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分会课程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黄甫全教授主持,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分会课程学术委员会理事长张廷凯研究员致开幕词,广州大学副校长吴开俊 教授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

 

大会主题报告篇(一)

开幕式后,大会进入主题报告环节。主题报告由广州大学雷晓云教授主持,首先,由华东 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作了题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世界性课题与经验》的报告,崔教授对 各国高中阶段指向核心素养的课改经验进梳理,并针对我国实际,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 习方式变革的突破口和着点。

 

 

西南大学靳玉乐教授《教材管改革的趋势》的报告,系统分析了我国教材管理的现状,从 国家事权、利益关系和政策三个维度提出解决路径。


 

 

华南师范大学黄甫全教授《精准学习课程引论——教育神经科学研究愿景》,介绍神经科学最新的研究,并提出将神经科学研究运用到课程改革中的相关径。

 

大会主题报告篇(二)河南大学刘志军教授《建立我国国家课程评价体系:问题与展望》的报告,指出目前的课程 价无法体现课程评价的全貌,缺乏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标准和机制。


 

 

 

主题报告由广东岭南教育研究院吴惟粤副理事长主持。江苏师范大学代建军教授作题为《民间教学变革的生存寄际遇》的报告,代师对民间教学一词进诠释,认为教育目的 是德性养成,应该关注基层的改革而是仅仅关注官方的变革。

 

 

 

湖南师范大学叶波副教授《是全面素养还是关键素养”——基于课程改革方法论的核心素 养概念追问》提出核心素养宜理解为关键素养,深刻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应 何改如何改


 

 

 

宁波大学熊和平教授《教室的空间性及其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从教室中的物件所规制的物与物、人与人的空间关系提出空间即教育,指出物件的空间性暗藏着教学的人际关系,并 传达特定的知识观和价值观。

 

 

 

在主题报告后的互动提问环节,与会者积极参与,纷纷举⼿手发问,现场研讨气氛热烈。各位 主讲人就与会者提出的问题给予精彩的解答。最后,上午的报告在掌声中结束。


 

 

上一条:教育学院举行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升旗仪式


下一条:报道进行时(二)第十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