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23全日制)

发布日期:2024-04-11    浏览次数:

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3年8月修订)


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451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

专业领域代码:045116

专业领域名称:心理健康教育

学 制:2年

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专业领域介绍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领域所依托的学科为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科。广州大学心理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1984年就获得了我国第一个“社会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心理学科现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术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授予权,拥有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心理学科现有教师35人,其中教授12人(含博导5人),副教授7人,其中32人具有博士学位。近3年来,本学科在《心理学报》发表论文22篇,SCI/SSCI期刊发表论文13篇,出版专著与教材18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5项、省部级项目21项,纵向项目经费合计500余万元;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广东省哲社优秀成果奖7项。人才培养方面,学科成员主编国家规划教材5部,拥有两个省级教学团队(“心理学史教学团队”与“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一个省级综合试点改革专业(应用心理学)、一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心理学》)。实验室获批为广东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面积近800平方米,拥有ERP、眼动仪等科研与教学设备,设备资产总额1000余万元。学科还与广州市教育局、文明办等共建了“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中心”及“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直接参与了广东省社会文明的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经过长期累积,本专业点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稳定的研究特色。例如心理学科承担着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中心与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的日常管理与业务运作,并以此为平台整合资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业务指导与教师培训,为未成年人及家长、教师提供心理咨询与援助服务。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中心一直承担心理健康教育A、B、C级培训工作、承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以及推动广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为教学、科研成果交流搭建平台,加速了先进成果的转化与推广。2001年至今,该中心已累计培训教师超过100000人次。广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是由政府拨款、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负责日常运作的公益机构。该中心为我市250多万未成年人及家长、教师提供包括电话咨询、面谈咨询、网络咨询、家庭辅导、公益课程、家长沙龙、危机干预、音乐放松、进校园、进社区心理健康知识宣讲等多种类型的心理咨询与援助服务。据统计,近5年中心共计接面谈咨询个案三千余人,服务人数近万人,举办大型公益讲座10多场,在20多所学校举办“健康心灵校园行”活动,9次“心理咨询进社区”活动,危机干预6次,开放日8场次,面向基层咨询师、骨干教师举办面谈咨询现场督导8场、咨询技术工作坊6场、研讨及培训25场,完成了对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韧性指数、网络行为特征与使用情况的系统调研,为此,中心曾荣获“广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范例奖”。

三、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以及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其中,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培养中等职业学校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课教师。具体培养目标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扎实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和学科专业基础,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和学科专业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方针、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3.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胜任并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4.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5.具有较强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能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和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6.具有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7.能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四、培养方式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

2.第1学年以校内课程学习为主,在第2学期期末进行学位论文开题和研究生中期考核。第2学年开展校外实践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其中,校外实践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年。第3学期期末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第4学期五月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六月完成学位授予工作。

3.实行学分制。

4.实行导师负责制。

5.具体培养方式:

第一,注重专业引领,理论升华。包括开设高水平学术系列讲座,推荐并指导阅读各类经典书目,组织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并聘请社会人才参与培养过程,实行多元化培养方式。

第二,注重教学相长。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研讨,交流经验,分享智慧。

第三,注重评估,及时促改。强化教育培养过程与结果的评估,全程把握培养工作状态与效果,及时调整改进后续的培养活动。

五、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最多不超过45学分。

(一)公共必修课(6学分)

1.外语(2学分):《英语》,2学分。

2.政治(4学分,按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开设课程):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1学分。

(二)学位基础课(8学分)

1.《教育原理》,2学分;

2.《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3.《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4.《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三)专业必修课(8学分,请注明所开设的课程名称及学分。)

1.《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与课程设计》(2学分)

2.《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2学分)

3.学科专业课程(4学分)

《学习心理辅导》(2学分)

《人格心理学研究》(2学分)

(四)专业选修课(8学分,每一类专业选修课至少开设2门课程,每门课程1-2学分。请注明所开设的课程名称及学分。)

1.学科素养类课程:

(1)《教师礼仪与沟通艺术》(1学分)

(2)《人文教育与艺术鉴赏》(1学分)

2.教育专业类课程:

(1)《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1学分)

(2)《教育统计务实》(2学分)

3.专业特色类课程:

(1)《中小学个别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1学分)

(2)《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2学分)

(五)实践教学(8学分)

1.校内实训(2学分):包括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等(学时及开课学期详见“课程设置表”)。

2.校外实践(6学分):教育见习(1学分),教育实习(4学分),教育研习(1学分)(学时及开课学期详见“课程设置表”)。

另外,须完成其他环节: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

未获学士学位(学历)考取的研究生及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或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在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方面有缺陷、需要在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二门),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申请参加论文答辩。补修课程填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登记成绩,不计学分。

具体参见“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课程教学大纲

参见“广州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七、实践学习规划

为增进与丰富对心理健康实践的认识,促进对已有心理健康的认识的升华与凝练,提高心理健康理论应用到实践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心理学理论水平,研究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

必须保持不少于半年的校外实践学习。校外实践学习在学校建立的研究生实验基地或经研究生处和教育学院批准的实验单位进行。活动形式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实习、班级管理及社会调查等。研究生在实践学习期间,须按要求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对各项实践活动要进行自我总结;同时,要更多地接触社会,深入基层体验,做国情、社情调查,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保证专业学位质量不可缺少的培养环节。学位论文开题时间定于第三学期初,至少保证有一学年的撰写时间。

学位论文必须符合所攻读教育硕士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求密切联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提倡结合心理学课程和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提出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工作。学位论文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行动研究报告、案例研究报告、课程开发方案等。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

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题,开题报告经导师组讨论认为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开题报告一经确定,中途一般不换题。学位论文指导要充分发挥校外指导教师与导师组集体的作用。

学校将建立有效的论文质量保障机制,如校内外送审制、论文盲审制、优秀论文评审制等,以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必须经过校内、外导师的签字认可后方能申请参加答辩。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在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基础教育学校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同意者,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授予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十、校外实践基地情况

本专业建有相应的校外实践基地,研究生的指导实行“双导师”制。

校外实践基地名称

广州市

天河中学

广州市

番禺区教育局

广州大学

附属中学

广州大学

附属东江中学

校外实践基地负责人

杨 阳

伍清文

邓云洲

潘刚平

校外实践基地联系电话

13922735170

18026298011

18925078333

18927047373

十一、校外导师情况

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后,由经过学校认定的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校内导师与来自实践单位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外导师共同担任研究生的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校外实践学习和学位论文。

校外导师情况表:

序号

校外导师姓名

所在学科领域

职称

职务

备注(手机)

1

丘毅清

心理健康教育

教授

校长

13602836408

2

潘彦蕊

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一级


13826404246

3

李会霞

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高级


13316290004

4

徐妍娜

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一级


13560130379

5

郝 爽

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二级


13828406026

6

黄素仪

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二级


13824492758

十二、必读、选读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仅要求本学科领域的参考书目,不少于20本)

(一)必读、选读书目

《普通心理学》(第5版),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实验心理学》(第5版),朱滢、耿海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版),张厚粲、徐建平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参考》,俞国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心理健康教育前沿问题研究》,俞国良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融合研究》,俞国良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

《团体心理辅导》(第2版),樊富珉、何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

《心理咨询与治疗》,林孟平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22年。

发展性心理辅导:理论与实务》,吴增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8年。

《人格发展与教育》,陈少华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法》,刘宣文、赵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郑日昌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

《发展心理学》(第9版),(美)David Shaffer & Katherine Kipp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

《学习心理学》(第6版),(美)简妮·奥姆罗德,汪玲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

《变态心理学》(第3版),(美)德博·拉贝德尔,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

《心理咨询面谈技术》(第4版),(美)萨默斯·弗拉纳根,陈祉妍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年。

《健康心理学》(第8版),(美)Linda Brannon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7版),(美)Roger R. Hock,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年。

《心理学研究方法》,(美)约翰·肖内西等著,张明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美)劳伦·斯莱特著,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17年。

《发展心理学》(第2版),(美)杰弗瑞·阿内特,高雯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

《毕生发展心理学》(第9版),(美)Kathleen S. Berger,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

《人格心理学: 人与人有何不同》,(美)大卫·范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年。

《人格心理学》(第2版),(美)J. M. Twenge & W. K. Campbell,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

《人格心理学: 理论与研究》,(美)D. Cervone & L. A. Pervin,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

《青春期大脑风暴》,(美)丹尼尔•西格尔,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

《与青春期和解》,(美)劳伦斯•斯坦伯格,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阿内特青少年心理学》(第5版),(美)杰弗里•阿内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二)重要学术期刊

1.国内主要期刊

《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应用心理学》、《心理学探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与行为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中华心理学刊》、《华人心理学报》

国外主要期刊

《Psychological bulletin》、《Psychologicalreview》、《Psychological report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Child abuse & neglect》、《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Infant behavior & develop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Journal of Personality》、《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Bulletin》、《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9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教育硕士)

专业类别

教育硕士

专业领域

心理健康

教育

所在学院

(研究所)

教育学院

序号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开课单位

 

考核方式

备注

1

公共必修课

0000200049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2

32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0000200057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Marxism and 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

1

1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000020005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ussion on education

1

1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0000200007

英语

English

2

32

1

外语学院

考试

2

学位基础课

0000200043

教育原理

Education principles

2

32

1

教育学院

考试


0000200045

教育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of Education

2

32

2

教育学院

考试

0000200013

课程与教学论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2

32

2

教育学院

考试

0000200060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2

32

1

教育学院

考试

3

专业必修课

0008200027

学习心理辅导

Counseling of Learning psychology

2

32

1

教育学院

考试


0008200141

心理测量与评估

Psychometrics and Assessment

2

32

2

教育学院

考试

0008200013

人格心理学研究

Research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2

32

1

教育学院

考试

0008200153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each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2

32

1

教育学院

考试

0208200001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与课程设计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urriculum Design

2

32

1

教育学院

考试

0008200155

论文写作指导

Thesis Writing Guidance

0.5

8

1

教育学院

4

专业选修课

0000200041

教师礼仪与沟通艺术

Teacher’s Etiquette and Communication Arts

1

1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查


0000200042

人文教育与艺术鉴赏

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Art Appreciation

1

16

2

人文学院等

考查

0008230008

中小学个别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

Basic Techniques of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1

16

2

教育学院

考查

0008200150

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2

32

2

教育学院

考查

0008230009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

Clas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1

16

2

教育学院

考查

0008230007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1

16

1

教育学院

考查

0008200139

教育统计实务

Educational Statistics Practice

2

32

1

教育学院

考查

0008290030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搜集与分析

Case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2

32

2

教育学院

考查

 

5

实践教学

0008290041

校内实训

Intramural Teaching Training

2

32

2

各学院

考查


0008290040

教育见习

Teaching Observation

1

16

1

各学院

考查

0008290043

教育实习

Teaching Internship

4

64

3

各学院

考查

0008290042

教育研习

Inquiry-oriented Teaching Practice  

1

16

1,2,3,4

各学院

考查

6

 

其他环节

0008290003

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1

16

3

各学院

考查


0008290002

学术活动

Academic Activities

1

16

1,2,3,4

各学院

考查


补修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注:1、要求每门课程填写相应的英文名称;

    2核心类课程请在备注中注明。

 

专业领域负责人确认(签字):           7E1A                 20238

 

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意见: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审核通过该培养方案。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20238

 

主管院长签字:                           20238

 

                                                             (单位公章)


上一条:广州大学教育硕士(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23全日制)


下一条:广州大学教育硕士(小学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23全日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