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日下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文雯教授做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行知论坛,在文逸楼309会议室作题为“超越学术‘部落’与‘领地’——重新想象‘学科’及其教育学内涵”的学术报告。文雯教授是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获得者,哈佛大学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并兼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分会常务理事。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由我院刘晖教授亲自担纲主持,吸引了来自各系所的专任教师积极参与,同时,广大的博士生、硕士研究生以及本科生也热情响应,踊跃出席了此次精彩的讲座。活动不仅展现了院内师生对于学术交流的浓厚兴趣与高度重视,也为不同学术背景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
本次讲座文雯教授从学科制度化、立场、价值取向开始,给我们介绍了学科的三种隐喻,主要从学科是部落和领地、学科是“帝国”、学科是“知识资源库”和“知识枢纽平台” 阐述学科的本质主义、建构主义和折中主义。文雯教授从结构与能动性两方面提出“学科”对学术实践的影响,指出应从“知识资源库”的角度认识“学科”的作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高课程社会适应性,发挥学生和学者的个体能动性。
文雯教授首先基于学科概念提出了问题。“学科”作为学术概念存在广泛争议,其认识方式映射出国家科学、高等教育体制特征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也体现了改革发展的价值取向。如何认识学科,直接影响高校学科建设及国家和社会的学科评价。不同学科本质观反映各异立场和价值取向,对大学学术和教育实践有重要启示。在学科建设和评价中,需认识和处理这些不同理解间的冲突和张力。文雯教授采用思辨方法,结合团队对多个学科的经验研究,探讨这些问题。
文雯教授在已有研究争议核心的基础上,提出“学科”作为学术领域的核心概念,其内涵远未达成共识,是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中的一大争议点。关于学科的理解,存在三种主要的隐喻:一是“部落”与“领地”,强调学科在认识论层面的坚实基础及其塑造的不可渗透边界,是学术部落紧密联结的纽带。然而,这种理解可能导致新领域的产生只能采取与传统领域“区隔”的策略,从而限制了知识的创新与融合。二是“帝国”,是权力作用下的社会实践产物。这种隐喻认为学科由既得利益者组成的组织定义合法知识,但也可能导致知识的武断性和可化约性。三是“知识资源库”和“知识枢纽平台”,强调知识的分散性和情境性。这种理解调和了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突出了学科建构的社会性,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三种隐喻反映了学科的不同面向,对学科建设和评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学科的本质和特性。
文雯教授指出,“学科”作为学术实践的核心,其本质由学科知识的结构性影响与学科成员的个体能动性共同塑造。其中,“结构的”指行动者行为背后的因果机制具有规律性、可预测性,包括社会结构(如政治、生产关系、文化观念、学术共同体权力结构)和认知结构(知识的认识论特征)。而“能动性”则将行动者行为归因于个体选择,涉及学者个人的经历、态度、信仰等。她提出从“结构-能动性”视角来认识“学科”,形成理解其本质的立场光谱。本质主义强调学科认识论差异对教学活动的结构性影响;建构主义则认为个体选择和行为更具决定性;折中立场则强调教学需兼顾认识论要求和学生、社会需求。在新兴学科领域,个体能动性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作用尤为明显。学科被视为“知识资源储藏库”,对大学教学活动的影响不断变化,需从“再情境化”角度结合实践情境考察。具体表现为以核心能力重构学科课程知识体系,寻求高深知识与社会适应性之间的平衡,采用能力导向、技能本位、模块化、跨学科等教学方式。
最后,文雯教授指出,学科的本质是知识结构与个体能动性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内涵随实践情境变化而保持内在一致性。将学科视为“知识资源库”,有助于推动交叉融合,提高课程社会适应性。尽管学科边界存在且必要,但应超越知识本位理解,打破学科间、学术与实践间、显性与隐性间的边界。教师应教授学生不同学科思考的底层逻辑,提升其在不同实践情境中“转译”高深知识的能力。作为“知识资源库”,学科要求制度上为学科松绑,发挥个体能动性。教育思维应从“计划逻辑”转向“市场逻辑”,弱化学科评价与学术成果权益分配关系,鼓励大学优化学科,制定不同评价标准,扶持重要学术价值学科。同时,从“重专业建设”转向“重课程建设”,提供灵活的转专业渠道、丰富的主辅修和微专业设置。
讲座圆满结束后,我院师生积极把握住这一宝贵机会,与文雯教授就讲座的核心内容及深刻含义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与讨论。整个讲座过程中,文雯教授以其幽默风趣的讲解风格,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与好评,使得整场讲座在轻松愉悦又不失深度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在讲座的尾声,刘晖教授作为总结发言人,对文雯教授的精彩分享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概括与提炼,进一步巩固了讲座的核心要点。文雯教授通过其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揭示了学科的三种隐喻,这些隐喻不仅拓宽了我们对学科本质的理解,更为我国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维度与构建路径。
具体来说,文雯教授所阐述的学科隐喻,为我们揭示了学科不仅是知识的集合体,更是学术部落的领地、权力运作的帝国以及知识资源的储藏库。这些隐喻促使我们反思当前的学科建设,思考如何在尊重学科自身规律的同时,兼顾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在保持学科独立性的同时,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
通过此次讲座与交流,我院师生对学科的认知得到了显著的深化与拓展,对未来的学科建设方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与规划。
编辑:常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