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8日晚上18:30,由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主办,由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承办的第二届“行知论坛”学术沙龙在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报告厅成功举办(腾讯会议:202 110 754)。本次沙龙主题是生成认知论下学习观的重建,由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的叶浩生教授主讲,杨文登教授主持,麻彦坤教授、曾红教授作为主要回应人,同时本次讲座还迎来了谢翌教授、苏启敏教授等老师和教育学院为主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线上和线下共同参与。
首先,杨文登教授为本次沙龙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杨文登教授在开幕式上强调了这一沙龙旨在营造专业内外师生共同参与的自由讨论的平台,提高学术氛围,同时作为叶浩生教授的弟子向与会师生简单介绍了叶浩生教授。在分享环节,叶浩生教授的主题分享围绕身体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展开。叶浩生教授从古希腊哲学中对身体的蔑视、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等哲学起源出发,揭示了传统教育教学中只将身体视为学习者的体魄基础,更多时候是会疲劳、有情欲的阻碍,重视离身的“心智”培养,对学生的身体“规训”(正襟危坐)乃至“惩罚”(悬梁刺股)的“有心无身”特点。对此,叶浩生教授基于具身认知的生成论取向为学习观的重建提供了新的视角:知觉不是对世界的消极“表征”和“反映”,而存在于它所引导的行动中;它的形成也源于循环的感知运动模式。也就是说,我们赖以思维的结构——意象图式是与身体一体的,“越过”“推动”等表述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学习不是将环境作为信号输入并进行加工,而是学习者通过具身互动参与到环境中,从而生成意义。叶浩生教授新颖的观点给在场师生带来了极大启发,对调动学生有效学习富有指导意义。
在互动环节,不仅主回应人麻彦坤教授、曾红教授感悟良多,许多老师、学生还有通过腾讯会议参加的社会人士都进行了踊跃的提问交流:首先,现场参与者们各自从自己的研究兴趣、本职工作出发,领悟了生成认识论对于提高社会幸福感、成瘾戒断、穿戴式设备应用等的广阔意义;有关于生成认识论本身,参与者也提了不少疑问:一者,现代科学心理学似乎也是一种一元论,但是是大脑的一元论,究竟大脑在具身认知中位置为何?叶浩生教授解释道,具身认知毋宁说是“一体论”,心身本为一体,认知是生命固有的特征,不必分孰轻孰重,将大脑和身体分开讨论正说明心身二元论的根深蒂固;二者,在数理科学等高度抽象、逻辑化的学科中,如何理解生成认识论的意义?叶浩生教授表示,十进制的推行就显示了身体对数理逻辑的制约,物化学科也离不开空间和运动;最后,霍金这种严重残疾者为何也有极高的认知水平?叶浩生教授指出,生成认知论的身体不能简单局限于物理躯体,它是一种经验的、现象学的身体,关键在于认知植根于“活的”生命体验。霍金小时有过正常的感知运动经验,且精良的设备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残疾对于生命体验的损害。
最后,当杨文登教授宣告本次沙龙结束时,线上线下众人依然沉浸在刚才的思想碰撞之中。可见,淡化形式、平等对谈,有效深化了对理论的认识。这正是学术沙龙的魅力所在。期待下次再与大家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