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博士(学生发展与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23级)

发布日期:2024-04-12    浏览次数:

0451教育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3 年修订)

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b0451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博士

专业领域代码:b045103

专业领域名称:学生发展与教育

学制:4年

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专业领域介绍

主要研究领域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发展与教育、学习规律等。依托广东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与教育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承担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8项,在《心理学报》和《教育研究》发表论文25篇、SSCI/SCI发表论文28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批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获省部级奖励7项,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0余篇。在青少年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青少年学习心理和学生发展指导等实践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优势。



三、培养目标

学生发展与教育专业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坚实研究能力、适应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专业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对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扎实宽广的教育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能有效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和解决学生发展与教育中的复杂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指导和服务工作并参与国际教育交流。



四、培养方式

1.教育博士培养采用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4至6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程学习,在2年内完成;第二阶段为学位论文的撰写,在2~4年内完成。学员脱产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2.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学分制,集中学习与自主研习相结合。学习方式采取脱产学习的方式,课程实施方式可灵活多样,一般应以专题研讨为主。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实践研究、中期考核、开题报告、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等环节。 3.教育博士专业学位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成立教育博士指导小组,成员为全体教育博士指导教师。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博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指导小组配合导师全程参与博士生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为博士生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使博士生在博采众长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专业内容介绍



六、课程设置与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要求, 学生发展与教育 领域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修读学分总量不少于26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学科专业课要求学分不少于16学分,16学时计1学分。必修环节:综合考试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2学分,学位论文中期报告和学位论文答辩2学分,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2学分。 课程包括以下模块: (一)公共课模块 不少于4学分。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扩大学科视野和知识面。开设如下课程: 1.中国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发展 2学分 必修 2.英语阅读与写作 2学分 必修 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学分 选修 (二)教育理论模块 不少于6学分。旨在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培养运用教育理论研究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设如下课程: 1.教育政策与改革发展问题研究 2学分 必修 2.教育基本理论 2学分 必修 3.教育经典名著研读 2学分 必修 4.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进展 2学分 必修 (三)教育研究方法模块 不少于4学分。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教育研究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严谨的思想方法。开设如下课程: 1.质性研究方法 2学分 必修 2.定量研究方法 2学分 必修 (四)教育实务与实践研究模块 不少于6学分。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总结和提升实践经验、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导力。进行如下环节和开设如下课程: 1.学生发展评价与教育 2学分 必修 2.具身认知与教育实践 2学分 选修 3.内隐学习及其教育运用 2学分 选修 4.综合考试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2学分 必修 5.学位论文中期报告和学位论文答辩 2学分 必修 6.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2学分 必修



七、课程教学大纲



八、实践学习规划

为了保证博士培养的质量,加强科研能力培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每位博士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参与科研与实践相关活动。每位博士生至少需要完成两类中的各一项活动。 1.学术实践活动 (1)参与本专业领域的科研课题或项目。由项目主持人出具包含其工作性质、工作量、工作贡献的证明材料。 (2)主持开展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自主研究课题,并提供相应的研究计划、研究记录、研究报告或成果。 (3)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并提供证明和论文全文。 (4)组织或参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各类学术活动,并能提供由主办方开具的包含其工作性质、工作量、工作贡献的相应证明。 2.社会实践活动 (1)参与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由相关单位出具包括活动性质、活动内容、工作时间、工作贡献等内容在内的证明材料。 (2)组织或单独开展教育调查、教育考察等活动,并提交相关报告。学生每次参加实践活动前填写《教育博士生实践活动登记表》并由相关单位或团体加盖公章;学生需在答辩前提交完成实践活动的所有已审核材料,实践研习活动才算完成。 学生应在进行学位论文撰写之前,根据专业方向的培养要求,在理论运用、文献综述、实践研究三方面各完成一篇不少于8000字的研究报告,三方面的作业通过工作坊的形式由导师组分三次进行讨论、审定和指导。中期考核由教育博士指导小组负责。对学生是否具备学位论文写作能力进行评判。教育博士指导小组考核时根据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研究报告和现场答辩等方面情况对考生考试成绩进行评判。综合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开题与写作阶段。一次考试未获通过,可补考一次,补考不合格将被淘汰。



九、学位论文

1.教育博士的论文指导,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予以实施,学生根据个人的工作和研究兴趣,在指定的导师团队内,自行选择指导教师。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关键问题,应密切结合学生的本职工作。论文的研究应该强调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应该注重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注重通过实践探索创生知识。 2.学位论文篇幅一般不少于8万字。



十、答辩与学位授予

教育博士在申请论文答辩之前应在SCI、SSCI、CSSCI检索源刊物上至少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上述学术论文第一作者为本人(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广州大学。上述学术论文至少有1篇与学位论文相关。 教育博士学位论文实行预答辩制度,预答辩不能通过者延期进行答辩。 教育博士学位论文实行匿名评审,必须经过三位在该领域有影响力的、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双盲评审方能进行答辩。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至少应包括一名相关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教育专业博士候选人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者,授予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证书和学历证书。



十一、校外实践基地情况



十二、校外导师情况



十三、必读、选读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

1. 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 黄向阳. 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实践案例集[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3. 季苹. 学校发展自我诊断[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4. 李家成, 王晓丽, 李晓文. 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M].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6. 5. 李文玲, 张厚粲, 舒华. 教育与心理定量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SPSS实用指导[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6. 林崇德.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7.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8. 林崇德. 教育与心理发展:教育为的是学生发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9. 林崇德. 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修订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10. 聂衍刚. 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心理机制及干预策略[M]. 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 2017. 11. 聂衍刚. 青少年自我意识探析[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 12. 聂衍刚. 学校心理辅导[M]. 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 2012. 13. 冉玉霞. 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学生发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14.申继亮, 陈英和. 中国教育心理测评手册[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15.申继亮. 中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心理发展状况报告[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16. 舒华. 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17. [美]谢弗(Shaffer, D. R.)等著,邹泓等译. 发展心理学(第九版) [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6. 18. 邢强, 陈丹丹. 学习心理辅导[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4. 19. 孙远航. 学校发展规划与特色发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20. 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第五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5. 21.章建石. 基于学生增值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研究[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22.朱益明. 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23. Geary D C. Evolution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M]. Springer US, 2012. 24.Howard S, Walton R. Educational Psychology: Foundations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M]. 2015. 25. Ladd G W, Kochenderfer-Ladd B.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ocial Exclusion in School [M]. Social Exclusion.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6. 26. Maholmes V E, Lomonaco C G E. Applied Research in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 Practical Guide [M]. Psychology Press, Taylor &Francis Group. 27. Miller G E, Reynolds W M. Future Perspectives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M]. Handbook of Psychology. 2012. 28. Szulevicz T, Tanggaard L. Approaches and Methods Used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Practice [M]. Educational Psychology Practice.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7. 29. Szulevicz T, Tanggaard L. Educational Psychology Practice [M].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7. 30.檀传宝. 德育与班级管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十四、课程信息

广州大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专业名称

0451教育

所在学院

(研究所)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英文)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开课单位

课程

性质

考核

方式

备注

专业必修课

1

0008100055

质性研究方法(博士)

Qualitative reserch

2

32

第二学期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必修

考试


2

0008100042

教育政策与改革发展问题研究

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

2

32

第一学期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必修

考试


3

0008100040

教育基本理论

Basic theories and frontiers of education

2

32

第一学期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必修

考试


4

0008100056

定量研究方法(博士)

Qualitative reserch

2

32

第二学期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必修

考试


5

0008100041

中外教育名著研读

Study 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al masterpieces

2

32

第一学期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必修

考试


公共课

6

0008100012

英语阅读与写作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2

32

第一学期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必修

考试


7

0000100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Chinese Marxism and Its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2

32

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考试


专业选修课

8

0008100047

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进展

New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

32

第二学期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选修

考查


9

0000100006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of Classic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

1

16

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选修

考查


10

0008100050

内隐学习及其教育运用

Implicit Learning

2

32

第二学期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选修

考查


11

0008100049

具身认知与教育

embodied cognition for education

2

32

第二学期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选修

考查


12

0008100051

学生发展评价与教育

Evaluation and Diagnosis for School and Student Development

2

32

第二学期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选修

考查


必修环节

13

0008100028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Lectures on Specialty Frontiers

2

32

第七学期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必修

考核


14

0008100030

学位论文中期报告与学位论文答辩

Medium Progress Report and Dissertation Defense

2

32

第七学期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必修

考核


15

0008100029

综合考试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2

32

第四学期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必修

考核








































专业类别(领域)负责人确认(签字):





























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意见: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审核通过该培养方案。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





主管院长签字:




































(单位公章)


下一条:教育博士(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23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