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平

发布日期:2024-04-29    浏览次数:

C649F

姓名:任平

职称:副教授

学位:博士

职务: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性别:男


个人简况

博士,硕士生导师,德国汉堡大学国际比较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欧美同学会广东省青年分会常务理事。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广东省哲学社科、教育科学规划等多项课题近10项。近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全球教育展望》等各类CSCCI核心、中文期刊发表论文共计30余篇,其中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期刊全文转载,多篇原创论文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网、光明网、新华网、《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参与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全国高校劳动通识教材《大学生劳动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等相关著作。发表英文论文多篇,出版英文专著两本,曾获得国家公派全额奖学金,欧洲教育研究协会(EERA)奖学金,汉堡市政府奖学金,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广州大学“学术新锐”等重要奖项。



研究领域

课程与教学论、德国教育学、比较教育学、劳动教育;




工作经历

1.学术工经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广东教育学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欧美同学会广东省青年分会常务理事

广州大学青年博士联谊会秘书长

2.海外工经历

德国汉堡大学教育学院,学术职员,专任教师

德国汉堡大学孔子学院专任教师




论文发表与著作出版

1.期刊论文

[1] 德语国家普通教学论的核心命题与时代课题[J].教育研究,2022(01);

[2] 德国普通中学劳动教育教材设计的特点及其启示——以八套主流劳动教材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22(02);

[3]德国普通教学论的嬗变、危机与展望——基于经典教学论流派的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20(08);

[4] 日本中小学生涯教育的课程改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02);

[5]德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课程;理念,特点与困境[J].比较教育研究,2021(11);

[6] 德国工业技术文化与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36);

[7] 核心素养与中小学课程教学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8(03);

[8]当代德国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20(08);被评为全国100篇高被引学术论文

[9]“泛教”、“泛智”与“终身学校”:论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与德国学校教育学的关联[J].全球教育展望,2019(04).本文《中国社会科学网》、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9年第4期全文转载

[10]从“劳作学校“到“普职融合”——德国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嬗变、特征与启示 [J].全球教育展望,2020(10);

[11] 德国劳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结构·特征·经验——以慕尼黑工业大学劳动教育专业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21(07);

[12]世纪之交德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举措与效果[J].外国教育研究,2020(02);

[13]德国劳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成、特征及其启示——以柏林工业大学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05);

[14] 德国近二十年高校国际学生教育:发展现状、动因及启示[J].高教探索2019(10)

[15] 连通学校与现代社会生活的桥梁—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08).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11期全文转载知网高被引论文

[16]社会批判视域下课程统整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02);

[17] 德国公法基金大学模式探究[J].高教探索,2020(8);

[18] 德国中小学如何实施劳动教育[J].人民教育, 2020 (10);

[19]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课程设置的特征——以柏林技术与经济应用科学大学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 2020 (4);该文被人大复印刊物《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0]德国工业4.0背景下学校劳动课程改革新举措[J].劳动教育评论, 2020 (2);

[21] PISA 危机后德国中小学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启示[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 (2);

[22] 从PISA危机到能力导向的革命:世纪之交德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举措与效果[J].比较教育学报, 2020 (1);

[23] “工业4.0”背景下德国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和启示[J].湖南教育, 2021(6);

[24] 德国中小学道德教育实施的具体方法[J].中国德育,2018(11);

[25]探访德国政治教育核心机构——联邦政治教育中心[J].同济大学中德人文研究,2018(8);

[26]理解多元文化的世界公民——德国和平教育的介绍[J].同济大学中德人文研究,2018(10);

[27] 汉语教学在德国—德国汉堡新时代学校纪行[J].上海教育,2013(1);

[28] 德国学校公民教育一瞥[J].新课程研究,2013(11);

[29] 德国中小学的汉语热[J].上海教育, 2014(1);

2.外文论文与著作发表

[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trol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Students: A Meta-Analysis [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1, Volume 11. (Q1)

[2] Citizenship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a Global Age. Politic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China [J].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Volume 12 (1), 84-85. ESI 1.239 引用次数25.

[3] Re-shaping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Democratic National Citizenship in Hong Kong [J].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Volume 12 (4), 58-59.ESI 1.239 引用次数 13.

[4] Third Annual Report of Modern School Hamburg, Barbara Budrich Press, Germany.

[5]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 from China: The Impact of Price Fluctuations [J].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Volume 13 (1), 62-81.ESI 1.239 引用次数 47.

[6] An Intercultural Study on 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Germany [J].Rhino didactics Zeitschrift für Bildungsgangforschung und Unterricht.

[7] Konferenzberichte: 6. Norddeutsches Chineischlehrertreffen Konfuzius-Institut Hamburg [J].CHUN-Chinesischunterricht, Volume 31, 118-120.

[8]The German Didaktik Tradition Revisited: In: Kerry Kennedy and Chi-Kin Lee, editors:Theoriz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sia and Europe. London. Routledge Press. Volume 12.

[9] Observing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Lessons in a German Gymnasium [J]. East Asian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Education.

[10] A Case Study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in Hamburg [J]. Beij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Review, 12 (1).

[11] Professio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in Germany-Developmental Tasks and Individual Didactics,London &Singapore:Springer Press Ltd.




科研项目(主持)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项目教育学一般课题“德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项目编号:BDA210077);

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18年度课题“德国中小学国家认同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8YJC880072);

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国际比较视角下广东省劳动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GD20CJY37);

4.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粤港澳大湾区劳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基于德美日国际比较分析”(项目号:2020WQYB031);

5.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广州地区中小学劳动课程标准研制与实施策略研究”(项目号:2020GZGJ191);

6. 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德英美三国通用课程的比较与分析研究”(项目号:201811742);

7. 广州大学科研项目“基于教育经验视角下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广州地区为例”(项目号:RP2020031);

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新时期劳动教育理论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BEA180111),主要参与者;

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德、瑞、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贯通性制度设计与实践模式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BDA200076),主要参与者;

10.作为汉堡大学教育经验研究院团队成员参与并完成了欧洲教育研究协会EERA、德国研究协会的研究课题DFG(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德国夸美纽斯研究会、中德教学论理论研究平台的多项国际科研工作;

11.2016年11月主持德语区汉语教师协会——北德区汉语(母语)教师培训计划,并设计教师专业化培训课程项目;

12.2013年主持并参与汉堡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网络研讨会 Webinar“公民教育文化”课程项目计划;

13.2012年参与完成中德学术交流研究“中德学校公民教育课程研究报告”项目;



获奖情况

1.国家公派全额奖学金;

2.欧洲教育研究协会奖学金(EuropeanEducationalResearch Association Award);

3.汉萨-汉堡市政府奖学金 (Hansa-Hamburg Award);

4.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全额奖学金;




教学情况

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中外教育比较专题;比较教育学;德国学校教育专题;学与教的心理学专题;

本科生课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育学专业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技能与训练;有效教学专题;




荣誉称号

1.“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荣誉称号;

2.广州大学2021年学术新锐荣誉称号;


上一条:林冬桂


下一条:于洛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