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秀研究员、杨宜音研究员做客我院“行知论坛”

发布日期:2016-05-20    浏览次数:

    2016年5月20日下午2:30,在文逸楼教育学院309学术报告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王俊秀研究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杨宜音老师为我院师生分别进行了“认知评价、情感体验与环境因素:中国居民幸福感研究”及“城市居民社会信任的阶层性特征”的报告,这两场报告由教育学院路红老师主持。

    下午2:30,王俊秀研究员给师生们进行第一场有关中国居民幸福感的研究报告。他总结国内外研究,运用CSS方法分别对年龄、性别、收入、教育水平、安全、居住环境、生活满意度等因素进行调查测量,发现年龄对生活满意度没有影响,性别、个人收入、自我的社会地位认同、安全、信任、居住环境、社会公平以及个人对家庭和工作的未来期望对生活满意度影响很大。结果发现,中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与其认知评价、情感体验与环境因素有较大关系。这个研究让我们重点了解到社会形态对工作的整体影响。

    下午3:40,杨宜音研究员给师生们进行第二场有关社会信任阶层性的研究报告。她由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相当严重引出主题,以21岁药家鑫案发时的社会心态为例探讨转型期城市居民群际信任的层级性特征,对自我归类与社会归类、人际到群际、群际到结构中的群际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的群际信任结构呈现明显的层级性:上位信任、中位信任和下位信任;三阶层出现明显差异;主观身份与阶层信任的关系有一定规律;自我认同为社会下层的居民,表现出对各个群体都不信任。因此,国家和社会应该上升通道的畅通性,扩大中层在结构中的比例,保证资源配置的公正性,对于特殊问题、群际问题,应把一个人放到一类人来讲。

    在这两场报告里,师生们受益匪浅,让我们对主观幸福感和社会信任这两个主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它们贴近生活,对实际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为我们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供稿:于书亚   摄影:王异妃)


上一条: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第二校园访学项目圆满结束


下一条:叶浩生院长在我校“博学讲坛”开讲“具身认知与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