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人工智能(AI)”情景下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广州市番禺区华创芯智能教育基地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中心、广东省协同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广州创显科教股份有限公司、中宏教育协办;华创芯智能教育基地承办。来自广东省各地市的高校学者、中小学教师以及众多研究生共同对话,共同探讨研讨人工智能情景下劳动教育的新发展。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中心主任谢翌教授致欢迎辞,并就研讨主题做出一系列说明。选题有以下四个主题的考虑:新时代劳动教育价值选择与未来发展 、AI情境下劳动教育课程的研发实施与管理、劳动教育课程的编制理论与策略、基于劳动教育的研学旅行四个方面指出人工智能背景下劳动教育变革的迫切性与新要求。
主会场主题报告四是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杨志平,分享的主题为“从劳动素养到劳动者素养: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研制的逻辑”。杨老师从从研究的缘起出发阐述了劳动者素养是对劳动素养的立场的超越。劳动者形象设计的逻辑基点则是基于以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并且尝试建构起以劳动者形象导向的课程体系。
下午主会场报告二是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谢翌教授和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曾瑶,分享的主题是“‘学习化’劳动教育课程研制:组织逻辑与结构样态”。曾瑶博士首先分析了当前劳动教育课程需要重视劳动教育课程研制、组织的相关研究。同时她强调“学习化”课程组织原理主张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学习者、学习活动、任务和学习环境等课程要素的整合编织。从“做劳动课”到“做劳动课程设计”,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组织需要有超越单一知识体系、学科界限的课程意识,以“去学科化”的课程思维考量劳动教育课程组织的逻辑,淡化学科壁垒,使劳动教育真正融通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的教育活动。
下午主会场报告三是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李育球,分享的主题是“家庭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李育球博士聚焦家庭劳动教育资源,主要从劳动教育家庭资源内涵、分类与特点;家庭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劳动教育家庭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劳动教育家庭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路径与方法等来展开分享,为我们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提供了可参考的范本。
下午主会场报告四是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俊堂,分享的主题是“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他首先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内涵进行分析;接着提出把握新时代教育中的评价关切、挖掘劳动教育本身的评价内涵、立足课程评价的基本理论来确立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依据;最后从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来确立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构成。
下午主会场报告五是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林潇潇,分享的主题是“基于研学旅行的劳动教育基地课程建设”。林老师聚焦研学旅行的劳动教育课程,他主要从学什么?看什么?如何体验?收获什么?如何评价?来展开分享。将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也是劳动教育的新方法,并且基于此,提出了具体的内容供中小学实践参考。
随后报告结束后,广州大学教授谢翌、李俊堂老师、林潇潇老师、杨志平博士、曾瑶博士 、朱梦梅博士以及研究生贺诚、赵腾飞、方嘉静、林嘉雯参与了圆桌交流,主要探讨劳动教育如何与技术结合、劳动教育中的责任教育、情感教育、生命教育、连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找寻乡土情节与记忆、劳动教育的评价、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问题。
本次研讨会体现了“与时俱进”又“不忘初心”。既着眼“全面系统”,又浸润“生活点滴”。同时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止于技术”“无限于素养”。劳动教育要“超越技术本位,转向生命本位”,其性质是包括技能层面的、基于人性的、协调身心手脑的、体现审美的。短短一天的会议却激发了学者热烈的讨论,在与会人员的心里留下的也是对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新思考。
供稿人:赵腾飞、贺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