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三个年级的同学在4月中旬开展了教育见习的活动。通过观摩班级活动、互动等活动,让学生走进学校、走进学生和教师,近距离感受班级活动的实践,学习教师工作的经验。
教育学(特殊儿童心理与发展)161班于2019年4月8日至2019年4月19日进行本学期见习活动。
见习地点共有六处,分别是一间融合学校:工业大道中小学;两间普通学校:江南新村第一小学、南村镇中心小学;三间特殊教育学校:顺德启智学校、中山特殊教育学校、番禺培智学校。
工业大道中小学
广州市工业大道中小学创办于1966年,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现有二十多个教学班和两个特教班,在校学生七百多人。
2019年4月8日,同学们由该校特教组骨干领导黄主任带入校内。在资源教师办公室内,黄主任和资源班骨干教师吴老师就学校情况和未来两周具体的见习安排和同学们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亲切的谈话。

工业大道中小学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设丰富多样的课程和课外活动,文体、文艺结合。学校给予特殊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关注。不论是资源班的特殊学生,还是融合班的特殊学生,都给予他们同样的机会去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和机会。工业大道中小学形成了从上到下,从学生到教职工队伍的全校对特殊学生的较为广泛的接纳度和包容度,促成了良好的融合氛围。
江南新村第一小学
广州市海珠区江南新村第一小学于1987年建校。学校环境优雅,绿化覆盖率为100%,已被评为广州市绿色学校。江南新村第一小学是一所注重教学、学风优良的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见习机会。

2019年4月8日,在正式见习之前,黄校长和冯主任与我们共同召开了见面会。在见面会上,黄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我们也了解到:江南新村第一小学的李校长一直在做特殊教育的相关研究,同时她也表示特殊教育在普小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明显。紧接着,冯主任给我们介绍了此次见习的具体安排,并带我们去到各自的见习班级,进行为期一周的见习活动。
南村镇中心小学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49年。校园前拥苍翠,背倚楼云,环境清幽,格调高雅,是一所理想的教育百花园。全校师生躬身笃行,学校实现了上等级“三级跳”的跨越式发展。南村镇中心小学的全体师生正牢记“正身、 正心、正行、正人”的校训。

在见习中,我们走进课堂,旁听学校安排的公开课。感受教研,参与不同科组的评课。收获了很多的教学知识!
顺德启智学校
顺德市启智学校位于广东第三大城市,中国近代明清的天下四聚之一佛山。学校本着制度与人文相结合的管理思想,凭借美丽的校园环境,舒适的住宿条件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已成为每年佛山评价好的学校之一。

在2019年4月9日的接待会上,顺德启智学校的崔主任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学校的历史,特色课程设置和我们的见习安排,帮助我们对这次见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其中,我们抽空看了一个顺德启智学校的人性化课程介绍,为我们解释了何谓人性化课程。这是由华南师范大学的一位博士指导设计的一种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完善,已形成学校自己的地方特色课程和独特体系。崔主任还建议我们不要拘束于见习,可以前往学生生活部进行参观学习,充用利用学校资源,亲身感受校园的独特文化,完善自身。
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
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秉承并践行着“平等、共享、人道、博爱”的办学理念,是广东省内多所高校的实习基地。校园占地面积大,设施设备齐全,能够更好地为特殊学生提供教育。学校开设有46个教学班,其中听障班5个,培智班41个,接收学生的障碍程度以中度、重度和极重度为主。学校教师队伍中有一大批高学历的年轻教师,关爱特殊学生,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富有创新性。

在2019年4月19日的总结会上,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汤剑文全面阐述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细心聆听了见习生们的心里话,并对见习期间存留的问题逐一回应,还向他们询问了针对学校的改进意见。会议尾声,汤校长鼓励见习生们努力发展自身,热情邀请他们将本次见习报告留作学校参考,并希望实习能够再次合作。
番禺培智学校
广州市番禺区培智学校创建于1997年,是番禺区唯一一所全寄宿特殊教育学校。在“为残障学生的自我服务、自食其力和融入社会提供支持”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治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以质量求发展。

为期两周的见习带给我们全新的特殊教育实践经验。走进课堂、参与特殊学生的生活、感受教师们的博爱,增进自身专业知识技能。
2019年4月19日,特教系任杰老师、番禺培智学校的曾校长与陈主任共同与我们开展了见习总结会。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习感想,并由陈主任对两周的见习做了详细的总结。最后,曾校长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为我们提出学习和工作的意见。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171班于2019年4月15日至2019年4月19日进行本学期见习活动。
2019年4月15日至19日,特教171全班同学进行了大二下学期最后一次的见习。见习地点是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其占地面积非常大,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所拥有的教学资源能支撑起比较好的教学质量。整个康复中心设立了五个部门,智障康复部,听障康复部,视障康复部,脑瘫康复部和孤独症康复部,针对的教学对象是学龄前儿童。

(音乐课)
全班15名同学分成四组,分别进入智障康复部、听障康复部、脑瘫康复部和孤独症康复部学习。每一个部门有其不同的教学模式和理论支撑,甚至是同一个部门不同班级也是有所区别的。
智障康复部中心的教学活动围绕学前教育的五大领域开展,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
听障康复部共九个单元教室,使用了两个。各单元教室配置与普通幼儿园一样——教学区,娱乐区,生活区。且每个教室布置虽然不同但都有共同的主题,同时都有生态角,能让孩子们在日常中观察动植物。
语言康复部门教室走廊外有一条情景街,家、理发店、图书馆、超市、公交车站等日常情景都布置精细,老师们还会收集家长的一些废旧食品盒用作素材供孩子们提升日常技能。总的来说,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语言康复部门做的相当齐全。
脑瘫康复部最主要的是运用引导式教育,引导式教育的九大元素包括贯通式专业团队、小组学习、整日流程、节律性意向、习作程序、主题教学、规划性环境、诱发技巧、家长参与。
脑瘫教育不仅需要教育康复,也非常需要医学康复,医学康复为孩子的发展奠定基础。孤独症康复部主要针对学龄前3-6岁的孩子在五大领域中开展早期干预、班级教学、融合教育、亲子教学等活动,以行为主义作为理论基础。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要更加努力,多思考,多提问。以一个更好的,拥有更多专业知识的,有更多经验多的角色参加下一次实习。并以一个更加优秀的角色走上工作岗位。相信在未来的路上,我们会做的更好!
(娃娃家) (模拟自然课室)




(一日流程)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181班于2019年4月15日至2019年4月19日进行本学期见习活动。
2019年4月15日至19日,特教181全体同学共同前往见习地点——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中小学。这所学校目前有24个普通教学班和2个特教资源班。学校的融合教育模式主要是以随班就读、特教资源班为主,与《广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所提倡的“深入推动义务阶段融合教育发展,以融合发展为导向,首次提出以普通学校为特殊教育发展主阵地,优先采用普通学校就读的方式”不谋而合。同时,该校强调对特殊儿童的培养目标是“回归主流,过有品质的生活”,并针对此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将课程目标设置在学业及适应性学科、社会适应、生活适应。核心障碍康复四个维度。


这次主要观摩的是资源一班的日常教学活动,这个班一共有12位学生,年龄跨度是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障碍类型主要是智力障碍和自闭症。通过短短一周的见习活动,同学们实地感受了小学融合教育现状,了解当前广州地区融合教育发展的程度,吸收了一些相关的一线教学经验。
总的来说,这次见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见习感想,大家都在短短五天中收获着快乐与感动。同时,通过这次见习活动,同学们也明白了: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应用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教育的生态圈包括学校、家庭、社区,每一个特殊孩子想要获得成功,都需要三大生态圈的协同支持;目前我们国家融合教育仍处于初步融合阶段,融合之路漫漫,仍需吾辈努力。
见习总结会
在三个年级的见习活动结束后,由于各位同学去的见习学校各不相同,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了解到各学校的特色与差异,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陈穗清老师与任杰老师召集了三个年级的特殊教育专业的同学进行见习分享与总结,不同年级不同见习学校分别派一位代表进行阐述与分享。

此次活动结束后,大家都表示收获很大,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懂得了如何去上好课,也学到了怎么样处理一些突发情况。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在未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供稿人:陈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