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谢翌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学位:博士 职务:广州大学教师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广州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中心主任 邮箱:xiehz360@163.com;soexieyi@g zhu.edu.cn |
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学校文化与课程规划;教师信念与教师发展;实践的教育现象学
个人简况
江西永新人,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 担任过小学英语教师多年;硕士、博士先后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03.7)、东北师 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06.7) ;博士毕业后,2006-2017 年供职于江西师范大学,2007 年破格晋 升为副教授,2010 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7 年 9 月受聘为广州大学百人计划教授。先后担任江西师范大 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初教学院副院长,现为广州大学教师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广州大学师范生综 合技能训练中心主任、广大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 员会实践教学指导专家、中国教育学会课程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 理事、教育部校本课程建设指导专家、广东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受聘为佛山东华里小学、广 州回民小学等 20 多间中小学的教育顾问等。评为“赣鄱 555 人才工程领军人才 ”,“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人选 ”,“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江西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专家 ”。在《教育研究》、《课程 ·教 材 ·教法》、《比较教育研究》等各级各类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篇,30 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 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 项、省重点规划项目 1 项;参与完成国家 社科基金 2 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 10 多项。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 项,江西省哲学社会科
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1 项,省教改优秀成果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 项;省教育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1 项;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 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 4 部。
教育背景
|
|
2013.01-2014.01 |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 |
2003.09-2006.07 |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
2000.09-2003.07 |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
1993.09-1996.07 | 吉安师专(现井冈山大学),英语教育专业 |
社会职务
1.教育部校本课程建设指导专家
2.全国课程论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
3.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
4.广东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 副理事长
5.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实践教学指导专家
论文著作(部分)
(一)著作
[1]《教师情绪现象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年(第一作者)
[2]《小德大爱:培养有力量的品格》,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年(第一作者)
[3]《课程与教学论》,江西高校出版社,2019 年 5 月(主编)
[4]《教师文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年 4 月(第一作者合著)
[5]《学校课程领导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年 4 月(第一作者合著)
[6]《教师信念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6 月(独著)
[7]《教学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年 10 月版(副主编)
[8]《优质学校的理解与建设——21 世纪中小学学校改革探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5 月(第 一 作 者)
[9]《追求优质:学校改进的实践探索》(电子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5 月(第 二 作者)
[10]《新课程与校长培训》,东北师大出版社 2006 年 8 月(参编)
[11]Liberating the Creative Spirit in Asian Students.第十二、十四章(独译),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 2005 年 1 月
[12]How Chinese Learn Mathematics:Perspectives from Insiders.Chapter 20(合译).江苏教育出版 社 2005 年 7 月
(二)代表性学术论文
【部分 SSCI 期刊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1] Qasim Jan, Yi Xie, Muhammad Habib Qazi, Zahid Javid Choudhary & Baha UI Haq.(2022).
Examining the role of Pakistan’s national curriculum textbook discourses on normalising the Taliban’s
violence in the USA’s Post 9/11 war on terror in South Waziristan,Pakistan. British Journal of Religious Education, DOI: 10.1080/01416200.2022.2036102. (A&HCI)
[2] Ruihua Chen,Javed Iqbal, Yanghe Liu, Mengmei Zhu, Yi Xie*.(2022).Impact of Self-Concept, Self-Imagiation,and Self-Concept,Self-Imagination,and Self-Efficacy o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Outcomes among blended Learning Students during COVID-19,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DOI:10.3389/fpsyg.2022.784444. (Q2)
【部分 代 表 性 CSSCI 期刊论文】
[1]谢翌,朱梦梅,程雯.从“实践教学”走向“具身学习课程”:教育硕士“三习一训”一体化研制进路[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4,(01):26-33.
[2]谢翌,程雯,杨志平,等.高质量学校课程体系:价值指向、基本特征与建设理路[J].课程.教材.教法,2023 ,43(02):32-40.(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23年第8期全文转载)
[3]谢翌,曾瑶,丁福军.过程性课程评价论刍议[J].教育研究,2022,43(07):54-64.(被《小学教学》(语文 版)2023年第1期摘录转载,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全文收录)
[4]谢翌,杨志平.大作业观:主要内涵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2(01):10-17.(被人大复印 资料《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2期全文转载)
[5]谢翌,程雯,李亚培,丁福军.基于学习体验的过程性课程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 2021,41(05):18-25.
[6]谢翌,程雯,李云.“文化为魂课程作道”:优质学校发展的内在机理[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20):14-20.
[7]谢翌,王晓爱.中国语境下校园欺凌的现实表征与结构样态:现象学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20,49(09 ):25-41.
[8]谢翌,赵方霞.美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百年嬗变:课程标准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2):27-34.
[9]谢翌,丁福军.寻根、聚魂与布道:基于“听见”的学校文化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8(04)(被人大复 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18 年第 8 期全文转载,被中国社科网全文转载)
[10]杨志平,程雯,谢翌.打开课程运行“黑箱”:学校课程发展五层次论刍议[J].全球教育展望,2024,53(08) :3-16.(通讯作者)
[11]杨志平,谢翌.“素养生成”等于“用以致学”吗[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20):69-76.(通讯作者)
[12]程雯,谢翌,陈瑞华.“面对屏幕的审判”:教师网络教学恐惧的现象学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04):58-64.
[13]刘明清,李亚培,谢翌.社交媒体时代儿童道德共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六地区3~9年级学生 的调查[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02):137-149.
[14]贺诚,谢翌,邱霞燕,等.学生眼中的好作业:特征、意蕴与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23,24(05):1-6.
[15]刘明清,谢翌,陈婕,张雪莹.适异而育:共生视域下融合教育文化创建个案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 践,2021,41(26):11-16.
[16]吴紫娟,程雯,谢翌.基于政策规约的研学旅行课程实施重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 版),2019,21(06):115-120.
[17]曹倩,吴佳芬,谢翌.国际教育公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 1992-2017 年 WOS 资料库的文献计量分析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5):17-22.
[18]谢翌,吴巧玲,邬志辉.合并学校的文化苦旅:从“你和我”到“我们”——一所合并中学“文化冲 突”的个案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06):71-78.
[19]谢翌,马云鹏,张治平.新中国真的发生了八次课程改革吗?[J].教育研究,2013(02).
[20]谢翌,马云鹏.优质学校的基本理念与文化形态[J].教育研究,2008(08).
[21]谢翌,邱霞燕.童年的味道:寻找田园中的课程资源[J].课程.教材.教法,2015(07).
[22]谢翌等.关于校本课程实践的反思——基于江西省“校本课程实践总结”的研究[J].课程 ·教材 ·教法, 2012,32(10).
[23]谢翌.现状与策略: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的个案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04(02).
[24]谢翌,黄臻伟.小学教师职业内疚的理解:教育现象学的视角[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35(03).
[25]谢翌,李亚培,吴佳芬,丁福军.儿童道德共识量表编制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8(01).
[26]谢翌,潘安童.“童画”中的“好人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02),人大复印资料《幼儿 教育导读(教育科学)》2018 年第 9 期全文转载;中国社科网全文转载。
[27]石建伟,谢翌.新媒体背景下儿童的道德环境:媒介环境学派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4).
[28]谢翌.规则教育:守护社会文明的底线[J].中国德育,2018(06).
[29]程雯,谢翌,李斌,周小华.学校文化:涵养教师信念的母体[J].教育科学研究,2017(04).
[30]谢翌,潘安童.新中国教育口号的价值嬗变与理性审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4).
[31]谢翌,程雯.新时期儿童道德期待的课程文本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12).
[32]谢翌,邱霞燕,李亚培,潘安童.学门文化:研究生教育文化重建的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6(21).
[33]谢翌.教师信念:学校文化之魂——N 中学的个案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6(10).
[34]谢翌,邱霞燕.困惑与超越:J 校青年教师发展的个案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6(11).
[35]张释元,谢翌,邱霞燕.学校文化建设:从“器物本位”到“意义本位”[J].教育发展研究,2015(06).
[36]谢翌,石建伟,邱霞燕.学生发言体验的现象学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02).
[37]谢翌,张治平.学校课程领导实践的反思与重建[J]. 教育科学研究,2012(05).
[38]谢翌.高中会考体验个案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9(06).
[39]谢翌.教师应该研究什么样的问题[J].人民教育,2009(08).
[40]谢翌. “单位文化”:教师文化的根基[J].外国教育研究.2008(11).(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 2009 年第 2 期全文转载)
[41]谢翌.重建课程管理文化:N 中学的经验[J].中国教育学刊,2008(05).
[42]谢翌,张释元.学校变革阻力分析——一所县级重点中学的个案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08).
[43]谢翌.重建课程管理文化:N 中学的经验[J].中国教育学刊,2008(05):25-29.
[44]谢翌,马云鹏.教师信念的形成与变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7(06).
[45]谢翌,马云鹏.优质学校建设的背景、理念与维度[J].教育发展研究,2007(10).
[46]郭娜,谢翌.优质学校校长角色:学校文化的塑造者和领导者[J].教育科学研究,2006(11):20-22+27. (人大 复印资料《中小学管理》2007 年第 1 期全文转载)
[47]谢翌.评课=单向批判?对话理解?——兼与云子老师某堂公开课的评课专家商榷[J].当代教育科 学,2005(17). (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学》2006 年第 1 期转载)
[48]谢翌,肖丽艳,熊丽萍.教师的假设:中小学学校文化的深层指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1):49-53. (人 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学》2006 年第 1 期转载)
[49]谢翌,马云鹏.学校文化的反思与重建——兼评介美国加纳多小学的文化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05
(08). (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管理》2005年第12期全文转载)
[50]谢翌.关于学校文化的几个基本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2005(04). (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 年第7 期全文转载)
[51]谢翌,马云鹏.重建学校文化:优质学校建构的主要任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1)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 年第 3 期全文摘编;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 年第 8 期全文转载.
[52]谢翌,李朝晖,何春霞.超越“研究”,整合发展:研究性学程实施的新境界[J].教育理论与实 践,2004(15),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2004 年第 11 期全文转载.
[53]马云鹏,谢翌.优质学校建构的取向、模式与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2004(03). (《中国教育报,人大复印 资料《中小学校管理》2004 年第 8 期全文转载)
科研项目(主持)
1.普通高中高质量课程体系多元协同建设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BHA210139) 2.新媒体背景下儿童道德共识建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ZX114)
3.探寻学校教育中“幽灵”:N 中学教师信念的个案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08JC880017)
4.新课程背景下城乡教师文化个案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EHA060207)
5.儿童流行文化的结构样态与价值取向研究.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15ZQZD04)
6.学校文化重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6JY44) 7.薄弱学校改进个案研究.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0ZD045)
8.教师专业智慧的现象学研究.江西省重点文科基地研究项目(JD1441)
9.教育变革背景下的中学教师文化个案研究.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06ZD012)
10.小学教师情绪的现象学研究.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3ZD2L012)
11.大学教师情绪的现象学研究.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Y1318)
12.2006-2007 年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中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实证研究》
13.港、澳、台及大陆名校的联校课题:《行走在转型性变革路上——N 中学校本变革过程个案研究》, 获 “2005-2006 年联校教育及社会应用研究计划二级资助项目”
14.广州大学 2018 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过程性任务’的学习化课程研制与实施”
荣誉与获奖
(一)主要荣誉
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江西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专家 ;
3.赣鄱英才 555 工程领军人才 ;
4.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
5.江西省省第七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
6.江西省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科研骨干 ;
7.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工程优秀专家
(二)科研成果获奖 |
|
|
1.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11年 |
2.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07年 |
3.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11年 |
4.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2015年 |
5.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13年 |
6.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12年 |
7.省高校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 一等奖 | 2018年 |
8.省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 | 一等奖 | 2018年 |
9.省基础教育成果奖 | 二等奖 | 2021年 |
10.校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 | 特等奖 | 2021年 |
11.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三等奖 | 2024年 |
12.2009 年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 |
|
|
教学情况
承担本科课程课程:《课程与教学论》《有效教学》《课程研制》;
承担研究生课程:《质性研究方法》《教育研究前沿》《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
指导研究生情况:指导博士后 5 人 ;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14人(其中一位外藉学生),在读硕士研究生 12 人。 已毕业博士生3人,硕士生 50 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