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开俊

发布日期:2024-04-29    浏览次数:

     

3C8F6



姓名:吴开俊

职称:研究员

学位:博士

性别:男

职务:教育经济研究所长

电话:020-39366199

邮箱:gzwkj6869@hotmail.com



个人简历

主要从事教育经费筹措与成本分担、流动人口与教育公平、研究生教育质量与结构优化等研究。现任广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研究生院院长、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广州学者特聘教授。在《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等其它项目10余项;曾获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

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与经济》等学术期刊编委。系第三届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2009年),广东省高等学校第五批“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008年),广州市优秀专家(2011年)。2011年12月-2012年6月,德国海德堡大学访问学者。2018年6月-9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参加广东省领导干部创新驱动与领导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学习。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教育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侧重于教育经费筹措与成本分担、流动人口与教育公平、研究生教育质量与结构优化等。




教育背景

2007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学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1998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学专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1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校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学术兼职

[1]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副理事长

[2]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3]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4]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5]《教育与经济》(CSSCI)编委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宏观管理与政策评审专家

[7]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匿名评审

[8]《教育研究》《教育与经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期刊匿名审稿人。




论文发表(部分)

[1]吴开俊、杨晓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洼地”真伪考,教育研究,2018/11;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转载,2019/04

[2]吴开俊、孟卫青,治理视角下小学生课后托管的制度设计,教育研究,2015/06;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转载,2015/10

[3]吴开俊、王一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切性分析——以广东省为例,教育研究,2013/02

[4]吴开俊、吴宏超,珠三角地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教育研究,2011/12

[5]吴开俊,公立高校“转制”: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6]吴开俊、黄家泉,教育均衡化发展:理想与现实的抉择,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003/10

[7]吴开俊、范先佐,高校学费依据教育培养成本收取的悖论,高等教育研究,2007/01

[8]吴开俊,公立高校“转制”: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高等教育研究,2005/10

[9]吴开俊,混合化: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与投资体制变革之走势,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04;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转载,2005/02

[10]吴开俊,21世纪初教育经济学研究主题探要,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7;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转载,2010/12

[11]吴开俊、罗海丰,职工素质教育:企业的视野,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7;人大复印资料▪工会工作转载,2004/01

[12]吴开俊,对我国教育层次结构的几点思考,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1999/02;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转载,1999/09

[13]孟卫青、吴开俊,中小学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系统的发展:英美经验,比较教育研究,2013/09;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014/01;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转载,2014/02

[14]吴开俊、胡阳光、王莹,努力不够还是负担过重?——珠三角A市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供求分析,教育与经济,2019/01

[15]吴开俊、陈宇红,普通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成因与控制探讨——基于广东省4所高校的实证调查,教育与经济,2010/01

[16]吴开俊、黄莹,地方高校教育培养成本个案计量分析,教育与经济,2007/01

[17]吴开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两基”的影响,教育与经济,2001/01

[18]吴开俊,高校特困生现象透析,教育与经济,1997/03

[19]吴开俊、刘力强,珠三角地区非户籍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探讨,教育发展研究,2009/02

[20]吴开俊,公立高校“转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教育发展研究,2006/06

[21]吴开俊、杨晓霞,广州市民对教育体制改革态度的调查,教育发展研究,2005/17

[22]吴开俊、陈细娣,台湾综合类公立高校硕士生学费与资助问题探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05

[23]吴开俊、王一博,依台湾《大学评鉴办法》省思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5

[24]吴开俊、王一博,以“共治”促“自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路径选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09

[25]吴开俊,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变革探略,高教探索,2002/04

[26]吴开俊,广州经济结构调整与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相关分析,高教探索,2005/02

[27]吴开俊,关于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若干反思,现代大学教育,2005/06

[28]吴开俊,国外大学城建设对我国的若干启示,江苏高教,2003/01

[29]吴开俊,国外大学城建设的背景及其发展走势,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6

[30]吴开俊、吴志标,工科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协调发展研究—以广州地区为例,科技管理研究,2016/22

[31]吴开俊、袁文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校专业结构优化探析,辽宁教育研究,2008/06

[32]吴开俊,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高等教育政策的文本分析,辽宁教育研究,2006/05

[33]刘省非、吴开俊,俄罗斯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市场化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教育与经济,2009/01

[34]吴宏超、吴开俊,“两为主”政策执行困境的实证考察——以广东省东莞市某镇为例,教育发展研究,2010/21

[35]张铁明、吴开俊,多元化:21世纪中国教育体系构建与发展的必然抉择,教育发展研究,2001/08

[36]孟卫青、吴开俊、王一博,博士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若干思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04

[37]杨晓霞、吴开俊,因教致贫:教育成本与收益的失衡,江苏高教2009/02

[38]杨晓霞、吴开俊,公立学校转制之产权关系研究,教育导刊,2004/01;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转载,2004/09

[39]杨晓霞、吴开俊,中央财政介入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探讨,教育发展研究,2017/Z2




科研项目(主持)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2015年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研究,2019年

[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世界教育民营化发展与公立高校“转制”研究,2003年

[4]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民办高等教育大发展路径研究,2008年

[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城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体制选择研究,2009年

[6]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公立高校“转制”:广东民办高等教育大发展路径研究,2006年

[7]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广东经济结构调整与研究生教育宏观结构优化研究,2010年

[8]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项目,广州市属普通高校教育成本与收费实证研究,2003年

[9]“羊城学者”项目,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需求与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研究,2010年

[10]广州市教育系统首批创新学术团队,教育体制与政策研究,2008年

[11]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义务教育财政体制运行绩效研究,2007年

[12]广州市委托项目,广州市学龄儿童课后在校托管可行性分析与成本测算研究,2014年

[13]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五室一站”拓展第二课堂育人空间的新实践,2019年。


科研获奖

[1]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两基”的影响,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独立完成,2006年

[2]治理视角下小学生课后托管的制度设计,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2017年

[3]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切性分析——以广东省为例,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2015年

[4]珠三角地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2013年

[5]公立高校“转制”: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独立完成,2009年;获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完成,2008年

[6]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地区差异与对策研究,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广东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2005年

[7]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变革若干问题探讨,获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独立完成,2004年

[8]广州大学城发展战略研究,获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颁发的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五,2003年

[9]混合化: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与投资体制变革的走势,获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2004—2005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入选奖,独立完成,2006年




教学获奖

[1]转型时期地方大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理论与实践,获广州市教育局颁发的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六届市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四,2007年

[2]地方院校艺术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第七届广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五,2014年




教学情况

[1]承担研究生《教育经济学概论》《教育学学科前沿讲座》等课程教学。

[2]指导已毕业硕士生30多名,指导在读博士生4名,硕士生5名。




指导学生获奖

[1]指导学生《普通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成因与控制探讨—基于广东省的实证调查》,获第十届“挑战杯”广东省赛一等奖,获“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09年





上一条:田秋华


下一条:孟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