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 ”特聘教授卢晓中应邀为我院师生作主题教育讲座

发布日期:2023-05-17    浏览次数:

2023年5月10日晚上,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卢晓中教授应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邀请,在文逸楼309会议室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方位》的主题教育讲座。

本次讲座由麻彦坤教授主持,教育学院众多专任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踊跃参与此次讲座,会议室座无虚席。

卢教授提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建设教育强国”与二十大报告中“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认为“建设”到“加快建设”,反映了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卢教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中国特色和时代意义进行政策解读,同时指出现代化的共同价值和特殊价值的关系,共同价值下每个国家具有各自具体道路的特殊选择。

随后,卢教授进一步解读教育强国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关系。其一是教育强国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教育强国与教育现代化两者都是一种比较概念,从比较范围与对象而言,教育强国主要是国际范围内的横向比较(空间维度),教育现代化则主要是纵向的历史比较(时间维度),既体现理想目标意义,又表明动态过程意义。其二是教育强国建设和教育现代化的推进路径:后生外发型—后生内发型—先发内生型,中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进行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部署”,最终都要统一于创新上,因此,创新驱动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落脚点。创新驱动对于中国教育现代化来说,意味着教育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方式应该实现怎样的转型,也就是从一个内生的角度来创新教育。

卢教授又提及新时代的教育强国建设,第一,教育强国建设是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国家强盛的高度统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人才、创新要真正成为这三个“第一”,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教育又是科技、人才、创新三个“第一”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从这一意义上,教育是基础的基础,战略的战略。第二,国家强盛与人民满意的一致性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旨归。党的二十大报告专设一个独立章节论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教育不仅是要作为最大的民生给予优先发展,而且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第三,坚持系统观念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方法论。学科是一种国家建制与时代对话,学科首先是一个国家的学术建制,不同国家就会有不同的学术建制。

最后,麻彦坤教授对本次学术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卢教授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方位”为题将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联系起来,学思用连贯统一、理论联系实际,此次报告对我们的影响是长期的,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极具启示意义的学术盛宴。

上一条:教育学院师生赴华中师范大学访学活动圆满落幕


下一条:教育学院师生赴华中师范大学开展第二校园访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