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1日下午,教育学院2017级秋季学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文逸楼309举行。本次理论课主讲人是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晖教授,授课主题为《本土化与国际化:中国现代化的艰难选择》,教育学院2017级研究生新生共70人参加了本次理论课。

刘晖院长以中国在近代时期遭遇的一系列科技文化危机开题,结合晚清时期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近代教育模仿美国“六三三”制、以及中共中央关于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以及现在“双一流大学”的建设方案,介绍了中国教育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历程,对教育本土化和国际化之间的目标和关系进行了辨析,强调二者是相辅相成、而非孤立排斥的关系。在文化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交流、渗透与融合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必须面对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现实问题和挑战:如何创新、跨越先进技术与管理理念?如何应对不同体制文化的渗透?以怎样的文化价值观应对科技文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高校应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如何多层面多角度贯彻“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精神动力?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体现了大国担当和天下情怀,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和现代化进程指明了方向,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在本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刘晖院长以平实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阐述,引导2107级研究生结合专业深入思考当代中国教育本土化与国际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挑战,以此勉励研究生们为祖国教育事业的人才培养做好自己在专业与学术上的积淀。
